|回首頁|上一頁|

         豫卦年朝聖的啟示與感悟

                   三十六期 黃榮祥

一、踏上殊勝的文化朝聖之旅

  以前讀書時,常聽聞我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油然升起一份與有榮

焉的光榮與驕傲。自從研讀易經後,聽了老師的課更了解伏羲聖人仰觀天

文、俯察地理畫出八卦,孔老夫子將之書于易大傳,更把年代往前推進到

六千四百年前,形成一個脈絡相承綿延不絕的歷史文化。然對歷史的了解,

僅停留在書本的介紹,無緣一睹廬山真面目。

  從初級班上課起,老師提到只要能好好學習,就有機會跟隨老師到大陸

朝聖,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心中即抱定一個小小心願,希望有機緣實踐朝

聖之旅。欣逢二○○八豫卦上下和樂之年,老師安排了豫地(河南)地區的

朝聖,又有台北、台南、高雄幾個班學員共同組成的朝聖團,大家懷抱一份

殷薦上帝順以動、其樂融融的心情,追隨老師踏上朝聖之旅。

  此次朝聖更深刻的感受老師對易道文化的使命感,且有一份「以易化天

下」捨我其誰的執著。一路上又受到唐領隊與陳副領隊極盡愛心的關懷,使

我們旅程中不僅擁有豐富的精神食糧,物質食糧也一直沒有停過,當地全陪

鞏先生又是老師在大陸的第二位學生,對每個景點細心規劃與周密聯繫,即

使行程與時間有不少變動,卻總是能夠做最好的安排。而團員之間雖然大多

是首次謀面,卻能見面即成易家人,在八天的旅途中,同心協力相互扶持,

朋友講習不分彼此。

 

二、殷薦上帝朝聖行

  此次文化朝聖之旅,讓後學體驗學習,收穫非常多,謹歸納成六個朝聖

項目,作為報告:

(一)易道四聖

  每次上下課,大家都一起向四聖行三鞠躬禮,此次方得機緣,親自追隨

老師到四位聖人廟前,瞻仰聖人的尊容,聆聽聖人的行誼與風範,感懷聖人

的德性。

  位於洛陽孟津縣會盟鎮雷河村的【龍馬負圖寺】正是河圖的發現地。龍

馬乃天生之神物,龍頭、馬身、牛蹄、獅尾,背負天機圖文,唯伏羲聖人能

降服,並能深解天機的奧秘,畫出了河圖,因而演易作八卦,開啟華夏文化

的首頁,並行政教合一之治;歷傳十六代,是我國文化的始祖,也是易經的

創始者。大家在老師講解並引導禮敬時,無不油然生發出感恩與高山仰止之

心。安陽湯陰縣【羑里城】是中國第一座國家監獄,文王聖人以西伯之尊,

三分天下有其二,卻能謹守君臣之份,羈身于羑里七年,順從天意並深契人

性,參悟心性與事理的變化,推演出後天八卦,並作最符合時代背景與世

局演變的《周易》,故而孔老夫子有「吾從周」之說。走入羑里城自然有一

份沉穩寧靜,對文王聖人的謙恭自牧、寬容待人的德性,產生無盡的尊崇。

周公為文王第四子,一生敬忠職守,不僭越權責,輔佐武王伐紂,武王駕崩

不受命,續佐年幼之成王,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禮賢下士,安撫殷

民,分封諸侯,平定管、蔡叔諸侯之叛變,制禮作樂,奠定周朝八百多年的

基業。後人對周公感恩與紀念,而有【周公廟】三處:輔佐成王之洛陽有一

處,匾額為「定鼎堂」,可見其鼎定周業之意;寶雞【歧山周公廟】,正是

周公晚年完成文王遺志,寫下易經彖卦爻象辭之地;山東魯國為周公之封

地,周公因在周佐政,故指派兒子伯禽治魯,後人追思周公為魯之創國君

王,故建廟祭祀。此次朝聖除了山東之外,兩處【周公廟】皆得以拜謁,領

受聖人的德行與教誨。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聖人為萬世師表,首創民間教育之

先河,刪詩書、定禮樂、作春秋,傳授六經與六藝,及門弟子三千,得四

配、十哲、七十二賢。晚年喜易,勤習而致韋編三絕,贊易成十翼,使後人

習易有更完備之義理。孔子廟各地皆有,然因大陸之文化革命,多處遭到破

壞損毀。此次老師特意安排【洛南文廟】,但見其破落之景,不免令人無限

噓唏感傷,還好當局現正積極復建,希望很快可以看到其文明再現。

(二)歷史探源

  華夏歷史起源於三皇五帝,此次朝聖何其榮幸,能夠親臨聖地,禮敬人

文始祖。三皇為:伏羲聖人、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唯有親履其地,瞻

其聖容,聽其行誼,方知聖人德業之巍峨崇高。 九月十八日老師帶領大家

在【龍馬負圖寺】拜謁「伏羲殿」及「三皇殿」,禮敬三位聖人。因平常對

伏羲聖人及黃帝的功業與事蹟較有機會聽聞,對炎帝神農氏較為陌生,故又

安排在九月二十二日,到寶雞市渭濱區神龍鎮之常羊山,拜謁【炎帝陵】。

易大傳十四章:「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

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

得其所,蓋取諸噬嗑。」對神農氏的功業說明得很清楚。歷史上也說神農嚐

百草,留下第一本藥書《神農本草經》,又以艮卦為主的《連山易》治世,

歷傳八代共五百二十年。五帝為:少昊、顓頊、帝嚳、堯、舜。歷史中對堯

舜的記載描述比較多,其餘三帝就比較少聽聞。九月十七日安排朝謁位於內

黃縣三楊莊的【二帝陵】,即顓頊、帝嚳兩個帝王的陵墓。顓頊曾制定了中

國最早的曆法,帝嚳亦是非常賢明的帝王。同時朝聖團卻又機緣巧合,契應

天地人,得時得位,感應神靈,能在海拔二千公尺高的華山上,得以意外的

收穫,參謁【西嶽大帝】少昊,使得歷史探源非常圓滿成功。

(三)道家聖哲

  道家聖哲在歷史中較為著名者,首推道家始祖太上老君、南華真君莊

子、陳摶老祖……等。孔子問禮于老子,是歷史知名的典故,可惜文物現在

只有洛陽市街道上一塊【孔子入周問禮樂處】的石碑。老子傳法孔子後,即

騎青牛出關。丁講師為大家有機緣參訪老子聖跡,特意徵求導遊同意,增加

了【函谷關】的行程,也就是當時關令尹喜,見老子倒騎青牛,紫氣東來

處。我們到道家之源「太初聖宮」拜謁道德天尊,希望能獲得太上老君為我

們增添智慧,學道學易有成。相傳尹喜特意請老子到周至縣【樓觀台】講道

德經,可惜因修建的關係,將原有的古道風貌,增添許多新建築,破壞不少

樸質淳厚的感覺。登華山必經之路有【玉泉寺】,正是陳摶老祖的修煉處。

此處視野遼闊,格局寬廣,空氣清爽,真可說是修行練氣的好地方。側廳有

「希夷洞天」,內有一尊如人大小之希夷老祖的睡臥像,廟方人員還引導我

們輪流入內採氣,相信每人或多或少都沾得一些仙氣吧!

(四)易學傳承

  子夏為孔門文學科的高足,獲得孔子文學與易學的傳承,為孔子守喪三

年後,三十二歲回到故鄉西河,弘揚六經授徒教學。魏文侯無緣得拜孔子為

師,遂拜子夏為師。漢朝時子夏被封為天齊聖帝,遺址還是老師費盡千辛萬

苦,於民間小屋尋獲,並與駢董規劃闢建子夏小學,闡揚易道。大家皆期盼

此理想能在子夏及列聖的護庇中早日實現。邵仙康節先生,卜居於洛陽市洛

龍區安樂鎮安樂窩村。聽到【安樂窩】,覺得是一個非常舒適自在的地方,

當身臨其境,才知道真修實煉的聖哲,可以簞食瓢飲居陋巷而無憂的境界。

經過一個狹長通道,才到邵仙的小小祠堂,安樂窩即雲溪洞,是一個長不足

八尺寬約五尺的地下洞穴,真不知邵仙如何能在此三十年,逍遙自在寫出對

易學無比貢獻的曠世鉅作《皇極經世》。

(五)文化沿革

  此次朝聖,也使我們對中華文化的沿革,有實地見聞的機會。導遊介紹

安陽城如是說:一城之內皆是寶,二水流經安陽城,三寶產自殷墟裡……安

陽是易經的發源地,人文薈萃,又是殷商文化的重鎮,三寶乃甲骨文、青銅

器、殷商文化。甲骨文是重要之文化資產,在造紙技術尚未發達時,人們將

文字刻于龜甲牛骨以為卜卦祭祀之用;青銅器是鑄造、冶煉、雕刻等文明的

象徵,青銅器上之銘文,更具備了最佳之歷史憑證。在【殷墟遺址】中,展

示非常多的鼎簋等器物,還有甲骨文、玉雕等飾品,車馬坑有古戰車,可想

見殷商時期文明已相當發達,但當時卻有以下人殉葬之劣風。在陝西的路程

中,我們也見到了依山挖掘的窯洞,聽說住在裡面真是冬暖夏涼,唯一的問

題是可能會得風濕症吧?在西安孔廟,也就是著名的【碑林博物館】,當時

因為尚未有印刷術,為了能使經文內容統一,又能將著名書法家之墨寶得以

流傳,故刻鏤於碑石之上;而西安碑林,正是集合了全國最多的文字碑石,

在此可觀賞到各代名家的書法佳作,且現場可看到工人在拓碑,正是有心學

習書法必訪之地。

(六)姓氏尋根

  百家姓各有出處及傳承,一般人除非家中有族譜,否則許多人都不知道

自己姓氏的脈絡因緣。在【二帝陵】側廳,有百家各姓的始祖介紹,也有各

姓氏脈絡說明可當參考。

 

三、朝聖的契應與感通

  所謂心誠則靈,人有三分心,上天必有七分的助力,此次朝聖契應的人

事物很多,後學僅以三事略述之:

(一)華山祥雲現瑞

  九月十九日夜宿華山西峰,二十日清晨要到東峰「朝陽峰」看日出,可

惜當日為陰天,無緣一賭旭日躍升之雄姿,眾人遂登東峰頂合影留念。當老

師問大家要不要道濟天下,眾人齊聲回應後,忽見陽光透過雲層,現出精亮

的一對龍眼,繼而化為金龍現身,再轉為金龍吐珠之象,前後兩三分鐘,又

恢復陰天。眾人皆感受上天之慈悲,也體悟道濟天下之重責大任。

(二)函谷關蟾蜍伴隨

  在【函谷關】,老師要贈書給宮中道長,因書在遊覽車上,道長遂請道

童隨老師到函谷關之樓亭拿書。老師在樓亭為書題字時,有數人發現亭外平

台,有一隻蟾蜍不是以跳躍方式前進,竟然是四隻腳交互爬行,頗為特殊!

老師贈書後,與蟾蜍交談,並謂之要將其帶到台灣帶到全世界後,老師下階

梯,蟾蜍即跟隨之,共下了17個階梯,契應隨卦,老師說你回去吧!蟾蜍即

回頭,再爬上階梯,真是心誠則萬物皆通。

(三)神龜負書與台灣

  二○○○年老師曾帶著七人,艱難的尋覓到洛河源頭的【神龜負書

石】,此次全體團員搭車前往,在多次詢問下,大家機緣聚會,全員到達。

老師非常興奮的帶領大家,並親自搬石頭置於小溪,讓每個人皆能過溪。親

眼見到天斧神功的神龜負書石,老師亦帶領大家要道濟天下。回程到路邊稍

事休息,同學以手電筒在路邊撿拾漂亮的石頭,後學在不經意中,看到一塊

神似台灣的石頭,隨即呈給老師,正契應立足台灣、放眼天下的悲願。

 

四、藏諸名山留諸後人

    老師在朝聖旅程中尚不忘:「書贈有緣人,道傳契應者。」於華山蒼龍嶺

上,及洛河神龜負書石,皆留有一本特意題字的易經經文,希望將來有一

天,有契應於易道心法的有緣人,能發現此藏書,並能將易道心法發揚光

大,使聖人的易道,能實踐弘易九洲通九化的理想。

 

五、文化傳承永不息

  經過八天非常充實的文化朝聖之旅,在回程的飛機上,看到報紙上的兩

則新聞,確實有很深的感受:一則報導一個野蠻施工的工程,在滿地都是

文化遺產的西安,既然未經申請,即以推土機開挖,瞬間破壞了四十處的古

墓,其損失不可計量。大陸雖然經過文革的破壞,但是現在大家對文化遺產

的保護與重建不餘遺力,希望能將華夏優良且久遠的文化,再次復現本來面

目,使世界文明再往前邁進一大步,卻有不肖之徒,貪圖私利與方便,造成

難以彌補的損失,不禁使人痛心。另一則新聞報導,北京、清華等大學,將

把四書列為必修課程。這確實是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也可預見華夏文化的

興盛,儒家文化將重新發揮其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功效,更令人期待將來禮運

大同世界的實現。

|回首頁|上一頁|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