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上一頁|      

易經與孟府養生經

十八期 陳錦霞

    今年元運走入復卦年,恰逢農曆七月,吳老師打破諸事不宜的傳統,本著復卦復見天地之心姤卦因緣的殊勝聖人示現的瑞象參悟聖賢道咸卦感悟心懷悲願情繫眾生毅然決然帶領著台北學員一行二十八人前往河南山東朝聖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掌握現在開創未來留下歷史的一頁

    八月十八日前往鄒城,拜謁孟廟,又稱亞聖廟,這是歷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始建于宋仁宗景右四年西元1073經過金清歷代數次重修擴建具有了現在的規模然後參觀孟府,現占地六十餘畝,前後七進院落共有樓、堂、閣、室一百多間,從它立宅之日就承接了特殊的使命。而且亞聖的精神也一如孟府栽下的銀杏樹,蓊鬱千年不老,國內外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拜謁,尋訪的是孟子所承襲儒家的思想文化,體會的是濃郁的精神資糧及滿懷思古之幽情。

    在這發現有一本<孟府養生經>把孔孟修身養性之道,探賾索隱作了探索性的總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養生從來與道德修養及治國安邦結合在一起,在儒家的養生理論中,孔子提出了「仁者壽」;在易經「頤卦」與「大畜卦」中,談到兩卦相輔為用。「頤卦」:明其養之流派,重在養之施行,志于己為修己,以達于養也;艮、震合,四陰二陽兩相養也,其志在內,以陰多也,陰多則退。「大畜卦」:述其養之根源,重在養之預備,志于物為得物,以為養也;艮、乾合,四陽二陰兩相畜也,其志在外,以陽多也,陽多則進。一進、一退而生成之道備矣。

    人之生命,天地化育,從來善養生者,莫過於孔孟。孔子曰:大德必得其壽。<禮記中庸>認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可能長壽。孟子在養生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它提出「愛生而不苟生」的積極人生觀。而易經之「養而生成之道備矣」,序卦傳曰:「物畜然後有養」足見養之。靜觀歷代聖人、名人之養:

莊子養生篇

    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養生之道重在順應自然,忘卻情感,不為外物所滯。順應自然,緣督為經,即人們必須順應自然的中道,以處理人與外物的關係,不要拼命往外求。即所謂「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

二、孟子養氣: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吾尚養吾浩然正氣。養氣必須培養良好的狀態,心地要光明坦蕩,不能存邪念心;又說「養心莫善於寡欲。養生以不傷為本,世間有「七傷」不可不察。「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為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 。挽弓引弩,傷也。沈醉嘔吐,傷也。飽食即臥,傷也。跳走喘乏,傷也。歡呼哭泣,傷也。」

三、文王養德:

    西岐山小畜卦以懿文德,三分天下有其二。

四、孔子養性: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他是一位深諳養生之道的長壽老人,孔子活到七十三歲,據史書記載當時魯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十五歲左右,孔子「仁者壽」與「八不食」等養生之法,值得學習借鑒。「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

五、達摩養命:

    動靜不失其時,其心康泰。

六、老子養道:

    天之道,利而不害,喻自然的規律,是使萬物得利而無害。

七、蘇東坡養生:

    書贈朋友養生藥方「四當」:「無事以當車、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

八、韓愈:

    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意為樹養好根才能得芳香的果實;燈加足油膏,才能格外明亮。

九、世人:

    聖人有養,養性。賢人有養,養命。君子有養,養氣。凡人有養,養身。

十、佛家養生百字訣:

    「晨起未更衣,靜坐一支香,穿著衣帶華,必先做晨走, 睡不超過時,食不十分飽,接客如獨處,獨處有佛祖,尋常不苟言,言出大家喜,臨機勿退讓,遇事當思量,勿妄想過去,須思量未來,負丈夫之氣,抱小兒之心,就寢如蓋棺,離床如脫履,待人常恭敬,處世有氣量。」

十一、道家養生之道:

    陰陽平衡,剛柔有度,身體機能才能和諧。老子: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剛柔是一體兩面,剛者必柔,柔者必剛。黃帝內經曰:多吃傷胃,味厚傷氣,因此多吃未能化為能量,反而傷害脾胃。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麼?生命。生命最珍貴的是什麼?健康。健康最可貴的是什麼?養生。

    那麼人為什麼要養生?專家提醒說:「今日不養生,明白必養病,輸了健康,贏了全世界又如何?」在孟府養生堂今懸有四副楹聯:「養生莫善寡欲,至樂無如讀書」、「靜亦靜,動亦動,五臟克消失欲火,榮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機」、「青菜籮蔔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乃卻病方」。其養生借鑒了道家崇尚自然,清靜無為,天人合一的養生理念。傳說孟子常年堅持食淡,一是少鹽為淡,二是少葷為淡,完全符合現代醫學的「低鹽素食」的要求。

    人生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靠自己創造的。在創造人生時,必須經過三個階段,駱駝的耐心、獅子的勇猛心、不斷的精進心。人生之起起落落,都是經驗的累積,歷經挫折是難免的,心靈的成長,不被汙染,智慧的成長,明白方向。做事:養成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待天下萬物,以「道」理天下萬事。做人:以「孝悌」為本,以「忠義」為主,以「廉潔」為先,以「誠信」為要。我們的一切存在與行動,無不和整個自然有關,所以必須思索的是自然主體之事。養生之道,惟貴自然,不可纖毫著意,須做到養而不知養,若終日為養生事累,心煩意亂,不僅有害,反可傷身。祈與各位大德共勉之。

|回首頁|上一頁|回頁首|